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林政资源 >> 湿地管理

保护湿地 就是保护人类自己

发布时间:2007-10-18 来源:null

保护湿地 就是保护人类自己

内容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,居亚洲第一,世界第四。湿地不仅能为人类提供鱼类、粮食和燃料等多种生产生活物质,也滋润着人类丰富多样的精神家园。 

     湿地是与森林、海洋并列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,有着“地球之肾”的美称。

     根据联合国《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》的定义,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、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、湿原、泥炭地或水域地带,带有静止或流动、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者,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。由此可见,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、泥炭地、滩涂等,还包括河流、湖泊、水库、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。

     湿地的功能体现在诸多方面,如许多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金属和某些有害物质,很多植物还能参与解毒过程,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、代谢、分解、积累,从而起到了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。它作为地球的“蓄水池”,在降雨量大时,能够有效实现对雨水的存储、缓冲,干旱时又能将所存储的水逐步释放,起到蓄洪抗旱的作用。因此,它不仅有物理上的意义,更是有着丰富生物多样性的“物种基因库”,对于维持生态系统持续发展,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。

    然而,多年来,在人口、经济的压力下以及由于某些政策的失误,我国的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遭到了普遍性的严重破坏。

    有资料显示:40年来,我国已有50%的滨海滩涂湿地不复存在;全国约13%的湖泊已经消失;黑龙江三江平原78%的天然沼泽湿地已丧失;洪湖水生植物种类减少24种、鱼类减少约50种;昔日“八百里洞庭”的洞庭湖已从上个世纪40年代末期约43万公顷,减少至目前的约24万公顷,水面缩小40%,蓄水量减少34%;七大水系63.1%的河段污染失去了饮用水功能;长江中下游原先100多个通江湖泊如今只剩下3个。许多地方长期以来不断围垦造田、造湖和改变用途,使湿地急剧减少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围垦湖泊面积达130万公顷以上,由于围垦湖泊而失去调蓄容积350亿立方米以上,超过了我国现今五大淡水湖面积之和,因围垦而消亡的天然湖泊近1000个。鄱阳湖因围垦损失库容45.22亿立方米,建国初至七十年代每年因围垦减少湖泊面积逾4000公顷。

    诸多恶化湿地的现象,不仅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,也导致湿地生态功能、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,生物多样性降低,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。如围垦恶化了湖区的水情,直接减少了对江河洪水调蓄的容积,使洪水出现频率升高;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空间,渔业生产、湿地经济植物的种植失去了发展场所;一些大江、大河流域生态失衡,泥沙含量增大,河床、湖底淤积,湿地面积不断缩小。在我国大江南北许多地区,出现风蚀加重、土壤局部沙化、盐渍化、水土流失加重、旱灾次数增多等现象。

    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。如生态意识淡化、杀鸡取卵式的盲目开发、防护资金不足、用地矛盾突出等。对此,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。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还于1992年加入了世界《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》,制定了宏伟的规划,明确了从2004年到2030年的湿地保护目标。但要把目标变成现实,还需全民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。

    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,共拥有湿地面积6500多万公顷,约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%。面积居亚洲第一位,是继加拿大、美国、俄罗斯之后的第四个湿地大国。如果听任湿地一点点减少,那将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,遗祸于我们的子孙后代。因此,树立科学的发展观,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,采取有力措施,切实保护好“地球之肾”,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。

    要大力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。充分认识湿地的巨大功能,看到它不仅能为人类提供鱼类、粮食和燃料等多种生产生活物质,也滋润着人类丰富多样的精神家园;看到湿地生物的多样性构成了巨大的物种库和基因库,有许多具有价值的生物资源和开发潜力。虽然目前我们在湿地基础研究方面比较薄弱,家底不清,无法全面评估中国湿地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和价值,但如某一天我们有能力时,而它又消失了,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不可挽回的损失;看到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往往不可逆转,即使经过治理使其恢复也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,需要付出巨大代价;看到为了眼前和局部利益而使湿地资源遭到破坏,会遭到自然界的残酷报复,会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,会严重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。

    要用一种战略的眼光来看待湿地的保护。要把分布于不同区域、不同类型的湿地联系起来,当作一个同时发挥功能的完整系统看待。在高原有冰川、湖泊、河流的源头;在平原有沼泽、湖泊也有河流;在沿海有河口、滩涂、潮间带、红树林。这些不同类型的湿地发挥着多样的生态功能,如涵养水源、调控洪水、净化水质、防护海岸和保护生物多样性,等等。它是亿万年来大自然互相作用形成的结果,我们不能无视它的功能分布,不能为一时的某一种利益去轻易地毁掉它。如高原湿地,被称之为世界“水塔”。地球上许多河流都发源于高原湿地,人类所使用的大部分淡水,包括饮用水、灌溉、农业、工业、水利发电用水等都依靠高原水源。通过滞留、储存雨水和逐渐释放积水、冰雪融水等方式,成为河流下游流域的供水者和调节者。如果不注意保护高原湿地,保卫世界“水塔”,那么我们天天用的水就会断源,就会污染,后果不堪设想。中国第二大河流黄河断流、被誉为“中华水塔”的三江源湿地严重萎缩,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。它告诉我们,重视湿地,尤其是保护好那些脆弱的濒临消失的湿地是多么重要。

     要高度关注湿地的生态用水。科学已经证明,湿地是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。它既是我们及大地的“淡水提供者”,又是水资源的“消费者”。它像人一样,也需要一定量的水维持其健康的生态过程。为了保证湿地能持续地为人类提供产品和生态服务,就必须保证其能得到合理的生态用水。比如,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保持通江湖泊与河网沟渠的联系。在湿地生态用水的同时,实施河流流域综合管理也很重要。河流流域不仅仅是一个复杂生命支持系统,还应包括河岸湿地、洪泛区和集水区以及人类在流域内的居住区。有效的管理必须以河流流域为目标进行综合管理。由于河流流域涉及的范围大,社会自然因素复杂,区域自然资源和行政管理多受制于部门因素制约,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实施流域综合管理,把整个流域作为一个目标单位进行管理,以可持续的方式平衡经济、社会和生态需求。此外,还要防止外来生物入侵。目前全球生态和经济安全最大威胁之一就是侵入物种。几十年来,湿地生态系统侵入物种的负面影响也同样触目惊心,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已引起全球广泛的关注。因此,为着我们的家园,一定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,特别是要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生活、工作及经济方式,为湿地的生存提供可靠的保障。保护湿地,就是保护人类自己。

摘于绿色中国

版权所有:bt365投彩    主办单位:bt365投彩

电话:0479-8246047   传真:0479-822309   邮箱:xlglmlyj@126.com

蒙ICP备06002729 技术支持:锡盟易动力网络有限责任公司